达州地处川东北,幅员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90万,辖7个县(市、区)和达州高新区、东部经开区,现有职工120万名。近年来,在省总和市委坚强领导下,达州逗硬落实双重领导强化保障、逗硬落实主责主业强化压力、逗硬落实提质赋能强化动力,通过“三个逗硬三个强化”,内外兼顾构建县级工会质量提升体系。

一、逗硬落实双重领导,党工共建强化组织保障

县级工会处于地方工会的“末梢”和基层工会的“龙头”,逗硬落实双重领导,实现地方党委和上级工会共同发力,为推动其充分发挥上接下连“桥头堡”作用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一是创新“两位书记见面”机制。在市委常委、总工会主席作为党委分管领导的强力推动下,市总党组书记与县(市、区)委书记每年至少当面沟通1次,主要交流县级工会领导班子建设、职工活动阵地建设和重大事项落实情况等。目前,全市县级工会党组书记平均年龄45岁,均有2个及以上正科级岗位经历,县级工会班子成员平均年龄最小的仅41岁,队伍梯次逐步形成,年龄结构明显优化。二是落实“两个联席会议”制度。在落实“两位书记见面”机制时,明确要求地方党委分管行政工作的副书记每年牵头召开县政府与县级工会联席会议,推动行业主管部门与县级行业工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将行政“一把手”是否亲自到场、是否分别解决具体问题不少于2件和1件,作为上级工会对地方党政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比如,大竹县司法行政工会通过与县司法局召开联席会议,打造了职工法律服务“半小时工作圈”。三是构建“两级重点挂包”体系。每年选择1-2个相对较弱的县级工会,由市总班子成员重点挂包、相关业务部室一对一指导,针对其领导班子、基层基础、经费保障、工作力度等具体问题,在“两位书记见面”时提出其相应班子成员重点挂包的建议。尤其是发现其县级产(行)业、重点企事业单位建会入会工作基础差、职工队伍思想不稳定以及工资安全劳动卫生重大问题时,立即建议该县党委分管领导限期挂包解决。

二、逗硬落实主责主业,考核激励强化外部压力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工会主席和工会干部的主责主业。通过逗硬述职评议、考核奖惩和通报批评,适当提升外部压力,强化县级工会的主责主业意识。

一是主席主责主业硬述评。县委常委担任的是县级工会的“主席”而不是“名誉主席”,工会工作理所当然是主责主业。鉴于分管工作面宽量大,我们对主责主业意识进行聚焦,要求县级总工会主席每年解决2件以上县级工会自身无法解决的具体问题,并在市总全委会上作为第一述职内容接受评议,评议结果和排名情况书面反馈县级党委,从而有效传导了压力和责任。二是工作与经费奖惩硬挂钩。在2022年省总30项重点任务、市总十件大事基础上,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税务代征、财政代扣、经费审查、工会信息等专项工作成效与经费向下倾斜一一挂钩,在确定补助额度、资金拨付进度各个环节,无不鼓励争先创优、多劳多得,一律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坚决打破排排坐、吃果果。比如今年上半年兑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第一批专项以奖代补资金时,级差达到了36%。三是建立管理制度硬通报。建立县级工会请示报告细则和错失登记制度,对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情况半年一通报,在班子建设、制度执行和工作推进等方面有重大失误的实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批评,并作为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倒逼县级工会打基础、建制度、抓规范。比如,在半年推进会上,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王蔚荩亲自通报工会信息工作,对排名最后的进行约谈。

三、逗硬落实提质赋能,创新手段强化内生动力

县级工会要真正强起来,在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和外部压力的同时,注重加强县级工会内生动力体系建设,在提高素质、依法赋能、鼓励创新等方面下狠功夫,进一步强化有能力干事、有手段干事、有平台干事的内生动力。

一是凡进必考,提高队伍素质。将《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最基本的业务知识梳理成题库,市总对新任县级工会主席和班子成员、县级工会对乡镇工会主席和新任中层干部,一律先考试后选举、先考试后任命。成绩不合格的,允许半年内补考一次。考试和补考情况通报给双重领导单位组织人事部门。二是依法查核,具化履职手段。市总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等12个市级部门(单位),出台《遵守〈工会法〉情况查核办法(试行)》,对辖区用人单位及主要负责人是否依法支持建立健全工会组织、保障工会经费及资产等4方面29个查核点,结合“两书一公告”和推荐“两代表一委员”等政治安排挂钩,为县级工会“挺直腰杆”干工作创造了有力抓手。去年以来,发出《查核结果告知书》8322份,督促新建工会139个,覆盖职工6700余人,提升全市基层工会建会率近5个百分点。三是搭建平台,鼓励大胆创新。实行“市总出题、县总答卷”,半年召开市域内工会工作现场会,年底召开万达开工会工作现场会,推动县区发挥主观能动性,争第一、创一流、“凡尔赛”。此外,注重一盘棋从市级层面系统搭台架梯,聚焦“巴渠工匠”品牌,搭建“1+8+N”技能竞赛体系,鼓励8个县级工会每年自主选题承办1场市级技能竞赛,推动各县区广泛开展“五小”活动、“擂台赛”“创新赛”,找优势定主题。出台“二十条”措施,鼓励县级工会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和“后半篇”文章上探索创新,实现“兜底建”在全省交流发言、89个川东特色“户外劳动站点”等,被央视“东方时空”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