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诸多文人墨客对“父母是儿女的羁绊”“儿女是父母的羁绊”均无定论,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都存在羁绊一词,何为羁绊?其表面意义为牵制,束缚。但其更深的意义在于强调两人之间紧紧相连,不可割舍的情怀,这一词实属为亲子关系所打造,若不能分清楚究竟谁是谁的羁绊,何不将两者结合讨论。

论“儿女是父母的羁绊”。对于父母而言,儿女成为一种羁绊,牵制着父母,可归结为一词“养育”,从两个家庭的简单地结合到因为儿女变成一个大家庭,而存在父母身上来自于儿女的羁绊便是一个词“养育”。养育之恩大于天,作为儿女,我们曾怪罪过贫困时期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时只有一口粮可以吃,但却从未想到这口粮是父母省吃俭用囤下来的,我们曾伤感过过年时,别人家的孩子都有新买的衣服穿而我只有一件旧布缝制的衣裳,但却从未想到这件衣裳是母亲连夜赶制出来的,我们曾感叹过因为家庭的贫穷而放弃继续读书,但却从未理解父母为了支撑我们兄弟姐妹读书从早到晚做几份工作的辛苦,他们为了养这个家庭,在我们所不知道的背后一直默默地付出。即使我们已经步入了中年,在父母亲的眼中,我们依然是个孩子,他们依然会唤“孩子,你回来啦”,他们依然清晰地记得我们几个兄弟姐妹最爱吃的菜肴。

可能对于现代父母而言,“养”一字轻而易举,但在那个充斥着贫穷饥饿的年代,“养”一字谈何容易,更不用说是几个孩子。但他们更加伟大的地方在于“育”,他们的文化程度并不高,甚至能识的字儿都数得过来,怎么来教育这么多的孩子,是的,我的父母亲并没有像我教育孩子一样会从书本中学习并直接告诉他,他们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身体力行,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无时无刻都在教育我们,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勤劳、正直、善良、诚实等,同时他们的爱打动着我们,我们也将他们的爱继续传承下去。

论“父母是儿女的羁绊”。对于儿女而言,父母成为一种羁绊,牵制着儿女,可归结为一字“孝”,孝也是家庭和睦的根基。古往今来的孝都有很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孝是花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十二载军涯生活;孝是子路“百里负米”一段历经风霜雪雨的路;孝是董永“卖身葬父”双膝下的男儿尊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壮大,孝已经不单单是物质的满足了,孝更是对父母精神满足的一种体现,而这常常表达在陪伴,他们老了,头发白了,眼睛也不好了,记忆力也在衰退。

儿女们回家吧!回家看看为你们付出整个人生的爸爸妈妈,帮他们染黑头发,隐藏岁月的痕迹;帮他们读书念报,讲解当下的国盛兴衰;帮他们提笔记录,回忆相处的点点滴滴,这一些对于作为儿女的我们来说,不过是在时间上微不足道的花费,对父母而言,这便是最“最长情的告白”了。

长大后,我曾无数次地为父母无私的付出感动至潸然泪下,我想对于羁绊这一词,还是更好的诠释了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们能够做的孝敬他们只是这硕大养育之恩的冰山一角,但我也会将这一“羁绊”传承下去,希望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可以在爱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