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加强县级工会工作,四川省总工会在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集中开展“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并提出按照示范引领、指导督促、协调推进、分类帮扶四个类型推进县级工会工作质量提升,把县级工会打造成工会组织体系的坚强堡垒。
一年来,“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做得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记者采访了德阳市罗江区和宜宾市南溪区的基层工会组织,为职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打造温馨港湾,他们探索出了不少好方法。
工会触角延伸至小区,提供“点单式”服务项目
“这个暑假小区里有不少孩子每天早上都会来读书角看书写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志愿者老师也会进行辅导。”近日,德阳市罗江区工商联副主席、机关工会主席陈波对基层工会工作感触良多。作为滨江华府小区党委书记,2年来她深入了解职工需求,探索推行“微阵地”工会服务平台试点建设。
“孩子们很喜欢小区读书角,我们的志愿者中也有在职教师,会进行作业辅导。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读书角、假期课堂解决了他们的大问题。”陈波说。据她介绍,小区共有12栋、47个单元、常住人口3500余人,2021年10月以来,以小区党支部建设为契机,陈波带领志愿者们为业主提供多种“点单式”服务。
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要坚持上级工会对口联系指导与发挥县级工会主体作用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要充实县级工会工作力量,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开展调研;要充分发挥县级工会主观能动性,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解决。
“我们探索实践形成了‘1+333+N’治理模式,既发挥小区党组织的核心引领和统筹协调作用,又开展三级联动、三方共治、三议决策的主动性,并结合10支12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共解决小区治理中难点痛点堵点40多个。”陈波介绍,小区先后获评四川省首批基层治理“百佳示范小区”、德阳市十大美丽幸福小区等荣誉。
“工会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小区很有效,它不断扩大工会服务半径,让职工下班回到小区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陈波说。
在德阳,像滨江华府小区这样建立共享职工之家、读书角、假期课堂、心理驿站,为职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小区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基层工会组织还有不少,工会服务阵地体系将触角延伸到小区,让下班后的职工群众也能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
整合资源,拓展职工站点服务边界
在开展“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中,省总工会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总工会《关于坚持公益性服务性方向推进全省工会职工服务阵地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十四五”期间工会职工活动阵地建设安排补助资金的意见》等文件规定,加强县级工人文化宫、工人俱乐部、职工“三中心”等工会阵地建设。
盘活资源打造“旗舰型”职工综合体,成为德阳市罗江区工会工作取得的成效之一。“我们创建‘区—镇—社区—企业—城市小区’五级服务阵地体系,旨在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德阳市罗江区总工会副主席尹珍洪介绍,工会利用闲置资产,对原政务服务中心进行提标改造,建成总面积3500平方米,集“服务中心、活动中心、教育中心”为一体的职工综合体,探索“职工服务中心+社会资源服务”模式。
“这个职工综合体预计九月底建成,将常态化为职工提供技能提升、招聘就业、教育培训等服务。”尹珍洪说。在“旗舰型”职工综合体的影响下,德阳市罗江区大力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开展家政服务、销售技巧、快递业务等培训讲座等,切实增强职工的幸福感、归属感。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各级职工服务阵地245个,实现“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县域全覆盖。
“要推动县级工会职工服务阵地应建尽建,同时确保现有阵地积极发挥作用。”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户外劳动者数量增加,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也成为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一项民生工程。它是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载体,也是县级工会加强年工作的重点领域。”
在宜宾市南溪区,科学布局“劳动者温馨港湾”“仙源小哥之家”等各类服务站点195个,成为区总工会在“县级工会加强年”机遇下取得的一项成果。从站点设施设备到覆盖服务范围,从站点创新活动到后期运行维护,南溪区总工会建成模范职工之家30个,新建新业态工会阵地56个。
在南溪区总工会副主席申春梅看来,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要规划化建设管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要受到保护,站点建成后要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工会进网格,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兜底”模式
近年来,各级工会大力推行“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兜底建”相对薄弱的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吸引流动性强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南溪区总工会通过构建网格化服务体系,推选了13名优秀人才担任快递、网约送餐等重点行业工会主席,聘用15名社会化工作者前往街道、经开区等10个基层工会开展工作,落实196名网格员参与服务区域工会工作,致力于打通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其中,江屿社区新业态工会阵地被评为全省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这个站点刚打造时由于宣传不足,很多户外劳动者并不常来。为了提升站点知晓率和使用率,我们定期开展慰问活动、培训课程,打造‘暖心驿站’‘职工共享窗格’等服务品牌,让外卖员、快递员、货车司机、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真正走进来,用起来。”江屿社区工会主席夏磊介绍,“做好大家的‘娘家人’,构建起新业态群体‘零距离’阵地服务体系。如今,仅在册的新就业形态会员就从原先的100人增长到500人。”
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流动性大、不确定因素多,怎样能保证最大限度把服务送到每一位劳动者身上呢?
工会进网格,联合社区网格员探索入会“兜底”模式成为南溪区总工会给出的答案。
据介绍,南溪区总工会在每个社区网格设置1名工会网格员,细化社区工会网格分布,提升服务效能。“工会网格员在开展工作时,可快速掌握每一位户外劳动者的具体情况并引导他们积极入会,让他们找到工会组织。”夏磊认为,发挥工会网格员的前哨作用,可快速、准确实现社区工会工作一网兜底的管理模式。
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创新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各级工会都在结合自身因地制宜地创新服务形式,推动县级工会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制度机制更加完善。“下一步,我们要努力把县级工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